新創跨域合作 智能科技再升級
嘉大理工學院為具有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之特色學院,設有電子物理學系、應用化學系、應用數學系、資訊工程學系、生物機電工程學系、土木與水資源工程學系、電機工程學系及機械與能源工程學系等8個學系,各學系除基礎研究與科技潮流發展之研發能量外,並與嘉大傳統之農業科技及生物技術專長研究相結合,組成跨領域特色研究團隊,著重利用理工背景與特色輔助生物與農業相關科技發展,期以科技智慧輔助農業生產技術與時俱進,培育國家高科技智慧產業人才。
電子物理學系
電子物理學系教育方針以建立學生深厚的物理基礎,並強化電子相關訓練為目標,專業研究及課程規劃以「光電科學領域」及「半導體電子領域」兩大主軸為主,除訓練扎實的物理科學基礎,更著重學生於實驗室專題製作實務經驗,培養實作技術與分析理論問題能力。未來畢業可從事電子、半導體及光電科技產業等,或者利用在學期間修畢國民小學或中等學校物理類科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學分,畢業後擔任國小或國、高中物理教師。為因應綠能科技是現階段國家產業升級的重點課題,亦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引航指標,該學系以綠能科技中發光二極體與太陽能電池為特色研究項目,與機械與能源工程學系合作成立綠色能源學程,提供學生在校習得最新科技發展,力求專業訓練與業界需求能無縫接軌,強化就業機會。
應用化學系
應用化學系是以傳授基礎化學與實用技術建立學生良好的化學學識為目標,結合教育與產業資源以不同課程及實驗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專業技術之養成訓練,使其具備跨領域能力,就業方向以材料、光電半導體、分析檢測及製藥產業為主,亦可成為中學或大學教師。專業研究上以化學為基本架構,結合當代科技及產業發展趨勢,著重於材料、生物、醫藥、農業及能源等相關物質之合成、分析、感測及特性研究。在基礎授課分流之外亦將邀請相關業界具多年實務經驗之專家蒞校傳授經驗,介紹產業應用技術發展現況,縮短學用落差。
教師研究包括醫、農藥物合成、材料合成及分析化學與生物化學等。該學系蘇明德教授經過多次實驗,成功找到含有Si原子參與的特殊催化劑,能有效且選擇性打掉某個化學鍵,因化學家認為如果可以隨心所欲打斷某個化學鍵,重新接合其它化學鍵,製造想要的化學分子,即可大量應用及生產在合成化學或製藥化學等民生所需物質,甚至幫忙解決環境污染及氣候變遷問題。黃建智副教授則從事新穎金屬催化串聯反應之研究,可用於合成各種四環雜環,作為前驅物針對開發嶄新標靶之抗癌新藥,該研究成果已正式發表於國際期刊。
應用數學系
應用數學系目前發展計畫除基礎科學的數學教學研究與實務應用之外,不同於其他公私立大學相關數學系所的發展,該學系整合計算科學、資訊科學和機率統計等三個教學研究團隊,朝教學、研究、設計與製造的完整化發展,並以跨學門技術整合與研發,加強技術轉移及提升產業技術合作。應用研究涵蓋微奈米計算模擬、雲端計算、動態系統模擬、科學計算與建模、資訊數位內容、人工智慧及應用資訊軟體元件、生物統計、工業統計、品質控制、數學科普及數據科學等。學生畢業後可從事數學或資訊軟體(教具)設計研發、生物科技、工業設計、財務分析、品質控制、保險精算及數學教育等工作。若選擇繼續深造,則可投考應用數學、資訊工程、統計、財務金融、工業工程及數學教育等研究所。
資訊工程學系
資訊工程目前為全球高成長產業及重點核心發展領域,未來數十年,資訊專業人才仍呈現供不應求的趨勢。主要發展方向包括:軟體工程與知識工程、互動多媒體及網路與資訊安全等3大領域,涵蓋人工智慧、物聯網、資訊安全及知識工程與軟體工程等科技創新整合應用。此外,結合嘉大農業技術或生命科學等重點研究領域,發展智慧農業與資訊科技跨域合作,例如:開發蝴蝶蘭精準環控、肥灌及品質分級之智慧檢測系統、以深度學習預估乳牛泌乳量及應用影像資訊進行愛文芒果分級分類之應用、實習林場林下養蜂資源評估及蜂場防盜與示警系統研發、利用物件偵測與分群技術之自動雞群分佈辨識等研究,顯見在智慧農業發展研究成果亮眼。
國內的產業趨勢發展,除半導體和IC設計外,就是智慧型軟體暨通訊系統等為主流,例如,雲端、智慧型移動裝置、(穿戴式)互聯網、機器人、互動仿生系統及生物資訊(整合)系統等,該學系培育學生具備相關高階技術,未來可投入相關職場就業,或擔負系統(整合)工程專案經理之高薪重要職務。嘉大學生參與數位遊戲以及其他軟體創意設計各項競賽獲獎不斷,如:2020第25屆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AR/VR組榮獲全國第一名、2020全國大專校院智慧創新暨跨域整合創作競賽-體感互動科技榮獲全國第三名及教育部智慧創新跨域人才培育聯盟計畫線上成果暨軟體創作競賽榮獲佳作等,並與國內多家廠商合作,在互動多媒體及雲端計算研發實務上頗具成效。
生物機電工程學系
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是整合機械、機電與控制等跨領域之學系,教學與研究發展主要以動力機械工程、系統感測與控制工程及生物材料與生醫工程等三大領域為主軸,規劃機電專業學程與生物機電實務學程,學生可依其興趣選讀,培養具備機械、電控、機電整合理論與實務專業知識,亦能進階應用所學在動力系統設計、機電系統設計與製造、自動化控制、生物工程及智慧農業領域等技術之開發,培育國家未來生物技術與農業科技產業發展人才。學生未來工作可任職於資訊、電子等高科技產業(臺積電或群創光電)、傳統產業(中鋼或中油)、自動化公司、環控及生物科技公司等,亦可於在學期間修習教育學程(包含生物機電職類中等教育學程)擔任中小學教師或服務於公職。
該學系洪滉祐教授與黃威仁老師指導的學生團隊,以無人機航拍甜椒園產量預估系統參加由嘉義市政府舉辦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創客松設計應用競賽,從全臺灣10所跨縣市大專院校與2間新創公司共35組參賽團隊中脫穎而出,經師生努力合作下奪得第一名佳績,展現出智慧農業上的研發成果。為提升農業競爭力,該學系教師自108年承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委辦農藥代噴技術人員訓練計畫及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農藥代噴技術人員訓練及學員證照取得;109年辦理民航局無人機考證照術科訓練課程,同年8月於嘉義市軍輝橋西側成立首座固定式遙控無人機術科考照及訓練場,協助有興趣學生就近習得無人機操作,順利取得操作證照。
土木與水資源工程學系
土木與水資源工程學系致力於「土木工程」、「水資源工程」二核心領域之教學、研究與成果推廣,主要以灌溉排水、水土資源保育、防災科技、結構防震、營建材料、公共工程研究及河海水力工程為主。特色研究包括環境與資源保育研究、土木與大地災害模擬演算、水海科技與工程防災、綠色營建與結構修補研究、水文地質災害模擬研究及智慧灌溉研究等,培育符合國際觀兼具本土環境需求專業人才,因應國家公共工程建設及社會發展需求,提升水土資源永續利用、國家經濟發展及全民福祉。該學系畢業生可參加土木、水利及水土保持工程等高普考試,歷年上榜名單皆有所成長,亦可報考結構、土木、水利、水保、測量、大地等相關之技師執照,以及參與從事土木水利工程開發建設之規劃設計與研發工作。
電機工程學系
電機工程學系配合國家建設及產業發展需要,以培育中高級電機科技人才為目的,教學理念除注重理論的探討外,並強調實際動手的能力,以期培育具有深厚電機基礎與專業並能實際應用的電機高科技人才。課程設計涵蓋所有電機系所需基礎理論,並開設選修電子與系統設計學程、通訊與訊號處理學程及計算機與控制系統學程等專業學程供學生修習,培育學生紮實基礎,作為升學及就業準備。未來可從事臺灣各科學園區中的積體電路製造、資通訊業、IC設計與測試及生物晶片研發等職業。
該學系教師專長與研究主要分為電子與系統兩大領域,具備豐富教學研究與產業經驗之優秀學者。謝奇文教授專攻超精細結構像素型探測器的前端研發、新型超高輻射之閃擲(FLASH)劑量之成像研究、快速訊號擷取與成像及新型演算法成像等,並參與中央大學物理系陳鎰鋒教授主持的質子治療品質保證探測器之整合團隊,成功開發的自製質子探測器,可以提供質子束或是光子束臨床品質保證使用與上市,該技術於2015年榮獲國家新創獎之臨床新創獎之肯定;2019年再度獲國家新創獎續獎。近年來,能源問題爭議不休,核能雖是相對乾淨的能源,但福島核災後令人聞之卻步;PM2.5對人體為害,火力發電成為眾矢之的;太陽能發電板雖是綠能,但卻無法擺脫重金屬對環境污染的隱憂,江政達教授指導學生成功以火龍果取代人工合成染料製成染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登上國際期刋,為傳統太陽能板製作造成的環境汙染,開啟新的契機。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系
機械為工業之母,臺灣機械業以技術成熟的數控工具機為基礎,配合整體經濟發展,朝精密機械、精密製程設備等高附加價值方向發展,需要精密機械與系統整合之人才。該學系培育主要以機械節能系統領域為發展方向,重點發展節能技術應用於精密機械設計與製造及能源系統。嘉大位處嘉義縣大埔美精密機械工業園區與臺南科學園區的中心點,適合發展精密機械與精密製程設備,配合區域產業的需求,將能源主題涵蓋於機械研究組成跨院系教學研究團隊。
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科技無論高低皆端賴機械方得以實現,而機械運轉需要仰賴能源,該學系學生畢業後可從事既有的機械產業(工具機、製程生產線及車輛工業)、需要機械各行產業,以及能源產業(水力、火力及核能),甚至朝新興綠色能源產業(太陽光電、節能科技、生質燃料、氫與燃料電池、電動車、風力發電及未來的潮汐發電)等發展,並可參加公務人員或專技人員高普考試與國營企業考試,工作領域多元具前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