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所:農藝學系暨研究所
職稱:兼任副教授
姓名:呂秀英 (Hsiu-Ying Lu)
研究室電話:04-23317450
辦公室電話:04-23317450
傳真:04-23325176
照片:

E-mail:iying@tari.gov.tw
研究領域:
生物統計、生物資訊
數量及族群遺傳、作物系統模擬與分析
程式設計、資訊管理及電腦科技規劃推動能力經驗
生態學
教授科目: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實務研究
學歷:
台灣大學農藝系(民國71年)
台灣大學農藝所生物統計組碩士(民國73年)
台灣大學農藝所生物統計組博士(民國76年)
期刊論文:
1. Lu, H. Y. and H. P. Wu. 1986. Studies on the genotyp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Bot. Bull. Acad. Sinica 27:187-207. (SCI)
2. Lu. H. Y. and H. P. Wu. 1987. Studies on the dynamic model of plant adaptation of quantitative characters. I. Estimation of space-time parameters. Bot. Bull. Acad. Sinica 28:219-235. (SCI)
3. Wu, H. P. and H. Y. Lu. 1988. Studies on the dynamic model of plant adaptation of quantitative characters. II. Estimation of genetic parameters. Bot. Bull. Acad. Sinica 29:209-216. (SCI)
4. 呂秀英. 1988. 穩定性分析. 科學農業 36: 333-339.
5. 呂秀英. 1989. 非介量穩定性分析法之研究. I.非介量與介量穩性測量值間的比較. 中華農業研究 38:207-214.
6. 呂秀英. 1989. 基因型與環境交感效應之迴歸分析的擴充─共點模式. 中華農業研究 38:335-345.
7. 呂秀英、鄔宏潘 1989. 生長時間劃分方式之不同對穩定性動態模式的影響. 中華農學會報 148:47-57. (SCI)
8. 胡敏夫、張愛華、呂秀英、劉新裕. 1990. 鉀肥種類與用量對藺草品質與產量之影響. 中華農業研究 39: 96-101.
9. 呂秀英. 1990. 多重比較方法之使用與誤用. 科學農業 38:177-181.
10. 呂秀英、鄔宏潘 1990. 資料轉換對穩定性動態模式之影響研究. I. 時空介量之探討. 中華農學會報 152:21-33. (SCI)
11. 劉新裕、呂秀英、王昭月、賴永昌. 1990. 環境因子對山藥生長與產量之影響. 中華農業研究 39:287-296.
12. Lu H. Y. and H. P. Wu. 1991. Concurrent dynamic model in stability analysis. Bot. Bull. Acad. Sinica 32: 23-30. (SCI)
13. 呂秀英、鄔宏潘 1991. 資料轉換對穩定性動態模式之影響研究.遺傳介量之探討. 中華農學會報 153:60-67. (SCI)
14. 呂秀英. 1991. 全互交的理論及分析. 科學農業 39: 71-80.
15. 呂秀英、呂椿棠. 1991. 受試與對照品系間之駢對交感分析在區域試驗之品系適應性評價的適用性. 中華農藝 1:185-194.
16. 陳正昌、黃真生、呂秀英、林芳洲等十一人. 1991. 秈稻雜種品系區域適應性試驗. 中華農業研究 40:209-224.
17. Lu H. Y. and H. P. Wu. 1991. Studies on the dynamic model of plant adaptation of quantitative characters. III. Diallel analysis. Bot. Bull. Acad. Sinica 32:295-306. (SCI)
18. 呂秀英. 1991. 基因型與環境交感效應之迴歸分析共點性在不同生長時間下之動態研究. 中華農業研究 40:255-261.
19. 呂秀英. 1991. 獨立性環境指標在落花生穩定性分析之建立及應用. 中華農業研究 40:385-395.
20. 呂秀英、鄔宏潘 1992. 資料轉換對穩定性動態模式之影響研究. III. 全互交遺傳分析之探討.中華農學會報 158:64-76. (SCI)
21. 呂秀英. 1992. 資料轉換在穩定性迴歸分析之適用性. 中華農學會報 159:29-40. (SCI)
22. 呂椿棠、呂秀英. 1992. 田間試區取樣. 科學農業 40:356-367.
23. 呂秀英、呂椿棠、陳正昌. 1992. 梗稻產量構成要素及農藝性狀對產量穩定性之影響. 中華農業研究 41:317-330.
24. 邱善美、呂秀英、胡敏夫. 1992. 鐘麻品種特性調查及產量性狀間之相關研究. 中華農業研究 41:349-356.
25. 陳烈夫、呂椿棠、呂秀英、賴吉雄. 1993. 水田栽培檳榔心芋葉面積之簡易估算法. 中華農業研究 42:162-172.
26. 呂秀英. 1993. 試驗設計常見的濫用及誤用. 科學農業 41(9,10):177-186.
27. 呂秀英、曾清田. 1993. 非介量穩定性分析法之研究. II. 農業觀念之穩定性選拔. 中華農學會報 164:1-16. (SCI)
28. 邱善美、呂秀英、劉慧瑛. 1993. 薑黃之生長與發育. II.氮鉀肥用量對生育、產量及品質之影響. 中華農業研究 42:370-379.
29. 徐原田、劉新裕、呂秀英、吳懷國、蘇清景. 1994. 採收期對不同甜菊品系性狀產量及甜味成分之影響. 中華農業研究 43:29-39.
30. 呂秀英、陳烈夫、呂椿棠、賴吉雄. 1994. 水田栽培檳榔心芋全株葉面積之估算. I. 非破壞性取樣法. 中華農業研究 43:155-164.
31. 呂椿棠、呂秀英. 1994. 田區大小及形狀對均度試驗土壤異質性評估之影響. 中華農業研究 43:165-17 2.
32. 呂秀英. 1994. 穩定性迴歸分析之SAS程式. 中華農業研究 43:283-292.
33. 呂秀英、陳烈夫、呂椿棠、賴吉雄. 1994. 水田栽培檳榔心芋全株葉面積之估算. II. 破壞性取樣法. 中華農業研究 43:293-301.
34. 徐原田、劉新裕、呂秀英、劉慧瑛. 1994. 灌水深度對芡實農藝性狀、產量及品質之影響. 中華農業研究 43:402-411.
35. 呂秀英、呂椿棠. 1995. 均度試驗土壤異質性指標之估計. 中華農學會報 169:107-121.
36. 陳烈夫、呂秀英、呂椿棠、賴吉雄. 1995. 水芋葉面積與乾物質生產之關係. 中華農業研究 44: 59-71.
37. 呂秀英、謝光照、何千里. 1995. 非介量穩定性分析法之重複性. 中華農學會報 170:76-88.
38. 呂秀英、陳烈夫、呂椿棠、賴吉雄. 1995. 以Richards函數建立水芋之生長模式. 中華農學會報 171:22-34.
39. Lu, H. Y. 1995. PC-SAS program for estimating Huhn's nonparametric stability statistics. Agron. J. 87:888-891. (SCI)
40. 呂椿棠、呂秀英、曾東海. 1995. 利用稻作均度試驗資料估計最適試區大小及重複次數. 中華農業研究 44: 229-241.
41. 歐錫坤、呂秀英. 1995. 花粉立即效應對寄接梨果實品質之影響. 中國園藝 41: 279-287.
42. 呂椿棠、呂秀英. 1995. 試區形狀及方向對稻作田區試驗準確度之影響. 中華農業研究 44:403-412.
43. 呂秀英、呂椿棠、陳正昌、曾東海. 1996. 利用過去稻作育種試驗產量資料決定最適試區大小與重複次數的可靠性研究. 中華農學會報 173:34-49.
44. 賴明信、陳正昌、郭益全、呂秀英、陳治官、李長沛、曾東海. 1996. 現行水稻推廣品種生產力與氮肥用量之關係. I. 氮肥用量對水稻產量及產量構成要素之影響. 中華農業研究 45:203-217.
45. 呂秀英. 1996. 作物區域試驗穩定性分析之缺區估計. 中華農業研究 45:218-229.
46. 呂秀英. 1996. 區域試驗不均衡資料之穩定性子集合分析. 中華農業研究 45:336-351.
47. 呂秀英. 1997. 作物模式化的意義及展望. 台灣農業 33(3):95-114.
48. 陳烈夫、呂椿棠、呂秀英. 1997. 水芋葉面積指數動態的季節性變異. 中華農業研究 46:262-277.
49. 呂秀英、呂椿棠. 1997.綜合變方分析的正確使用. 科學農業 46(3,4):146-155.
50. 胡敏夫、姜金龍、龔財立、呂秀英、劉新裕. 1997. 仙草優良品系區域適應性試驗. 中華農業研究 47:1-11.
51. 呂秀英. 1998. 分段直線迴歸模式與傳統迴歸法在評估作物對環境之非線性反應的比較研究. 中華農業研究 47:12-27.
52. 陳烈夫、呂椿棠、呂秀英. 1998. 水芋在不同栽培季節之生長分析. 中華農業研究 47:220-241.
53. 呂秀英、呂椿棠、陳烈夫. 1999. 水芋收穫指數的動態模式. 中華農業研究 48:86-99.
54. 陳烈夫、呂椿棠、魏夢麗、呂秀英. 1999. 不同種植期對水芋乾物質與氮素累積性狀之影響.中華農業研究 48:34-48.
55. 魏夢麗、陳烈夫、呂椿棠、呂秀英. 1999. 期作間水芋全生育期光合成物質生產之比較.中華農業研究 48:49-66.
56. 魏夢麗、呂秀英. 1999. 決定係數在迴歸分析中的解釋及正確使用. 科學農業 47(11,12):1-6.
57. 呂秀英.2000.作物模式化在改良基因型適應性上的應用.科學農業 48(7,8):1-7.
58. 呂秀英.2000.離群值鑑定方法應用於作物區域試驗穩定性分析之例釋.中華農業研究 49:1-11.
59. 呂秀英.2000.穩健迴歸在玉米區域試驗穩定性分析之離值診斷的應用.中華農學會報 1:438-451.
60. 陳烈夫、呂秀英、魏夢麗、呂椿棠. 2000. 水稻非破壞性葉面積估算模式之準確度及應用性的比較.中華農業研究 49:1-13.
61. 呂椿棠、呂秀英、陳烈夫、林俊隆. 2001. 利用同化物質分配之動態變化估算水芋的基礎溫度.中華農學會報 2:1-15.
62. Lu, H. Y., C. T. Lu, L. T. Chan and M. L. Wei. 2001. Seasonal variation in linear increase of taro harvest index explained by growing degree days. Agron. J. 93(5):1136-1141. (SCI)
63. 陳烈夫、魏夢麗、呂椿棠、呂秀英.2001.水稻葉面積估算係數的品種變異性分析.中華農業研究 50(2):24-37.
64. 賴吉雄、楊清祥、陳邦華、陳志昇、劉嘉仁、陳烈夫、呂秀英. 2001. 精準農業水稻試驗農場之建立與運作.中華農業研究 50(3):77-87.
65. 呂秀英、魏夢麗、呂椿棠、陳烈夫.2002.芋葉大小與形狀之生長型式量化分析及季節性變異.中華農業研究 51(2):32-49.
66. 呂秀英.2002.作物穩定性可以遺傳?科學農業 50(9,10):372-376.
67. 呂秀英、陳烈夫、呂椿棠、魏夢麗.2002.如何監測評估轉基因植物的生態風險.科學農業 50(11,12):399-409.
68. 張聖顯、呂秀英、陳成. 2002. 台南白玉米測交族群在不同期作之性狀穩定性比較. 中華農業氣象 9:25-36.
69. 張聖顯、呂秀英、陳成. 2002. 氣象因子對台南白玉米族群農藝性狀之季節性變異的影響評估. 中華農業氣象 9:37-48.
70. 魏夢麗、陳烈夫、呂秀英. 2003. 利用Excel進行農業試驗資料之統計分析的應用及限制. 科學農業 51(3,4):63-70.
71. 呂秀英.2003.重複測量資料分析的統計方法.科學農業 51(7,8):174-185.
72. 呂秀英、魏夢麗、呂椿棠、陳烈夫.2003.水稻粒形量化分析-I、形狀參數之決定. 中華農業研究 52(4):310-322.
73. 張聖顯、呂秀英、陳成. 2004. 台南白玉米族群於不同季節下各農藝性狀對產量的影響路徑分析. 作物、環境與生物資訊 1:121-138.
74. Lu, H. Y., C. T. Lu, M. L. Wei and L. F. Chan. 2004.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models for non-destructive leaf area estimation in taro. Agron. J. 96(2):448-453. (SCI)
75. 魏夢麗、呂椿棠、呂秀英. 2004.官能品評資料分析之SAS程式應用及例釋. 科學農業 52(3,4):97-105.
76. 陳烈夫、呂秀英、呂椿棠、魏夢麗. 2004. 轉基因作物安全性風險評估的程序與方法.科學農業52(5,6):120-130.
77. 呂秀英. 2004. 直線迴歸穩定性分析之綜論-統計方法、圖示表達、解釋及效能的比較.科學農業 52(9,10):260-268.
78. 陳烈夫、呂秀英、呂椿棠、魏夢麗.2004. 如何降低及監控基因轉殖作物外源基因流佈.科學農業 52(11,12):292-298.
79. 魏夢麗、呂椿棠、呂秀英. 2005. 禾榖類作物表現序列標幟(EST)的研究及發展.科學農業 53(1,2):15-21.
80. Lu, H. Y., C. T. Lu, L. F. Chan and M. L. Wei. 2005. Modeling weather-crop growth relationships in taro. 作物、環境與生物資訊 2:61-72.
81. 歐錫坤、宋家瑋、呂秀英.2005. 台農甜蜜’桃雜交後代果實性狀的遺傳分析.中國園藝 51:145-154.
82. 陳烈夫、呂秀英、魏夢麗、呂椿棠. 2005. 基因轉殖作物花粉流佈測量技術的原理、方法與趨勢. 科學農業 53(7,8):171-179.
83. 鄒箎生、洪偉屏、黃鵬林、陳良築、劉邦基、王清玲、呂秀英、陳烈夫. 2005. 考察歐盟國家GM作物生態安全評估之硬體設施與法規制度. 基因轉殖植物之生物安全評估與檢測專刊, P.177-20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特刊第120號.
84. 魏夢麗、呂秀英、呂椿棠. 2005. 水稻重要病蟲害抗性基因組研究的生物資訊蒐集及統計. 作物、環境與生物資訊 2:295-306.
85. 呂秀英、呂椿棠. 2006. 作物專家系統的建構與挑戰. 作物、環境與生物 資訊 3 : 40-50.
86. 呂秀英. 2006. 多變數分析在農業科技之應用. 作物、環境與生物資訊 3:199-216.
87. 邱怡嘉、魏夢麗、呂椿棠、陳政道、呂秀英. 2007. 表現序列標幟(EST)功能註解分析的新流程. 作物、環境與生物資訊 4:49-64.
88. 陳烈夫、曾文彬、魏夢麗、呂秀英. 2007.植酸酵素基因轉殖之馬鈴薯植株生長和產量評估. 台灣農業 56:45-52
89. 呂椿棠、呂秀英、陳政道. 2007.基因預測軟體在水稻白葉枯病抗性基因的應用性評估及分析平台建立. 作物、環境與生物資訊 4:246-258.
90. 呂秀英、邱怡嘉、陳政道、魏夢麗、呂椿棠. 2007. 受稻熱病菌誘導之水稻表現序列標誌(EST)的比較分析. 台灣農業 56 :270-289.
91. 陳烈夫、丁孟宜、吳明哲、吳惠卿、魏夢麗、呂秀英. 2008. 基因轉殖作物共存模式與隔離距離. 科學農業 56(1,2,3):35-47.
92. 陳烈夫、吳明哲、呂秀英. 2008. 植酸酵素基因轉殖馬鈴薯收穫田區之殘株管理-浸水處理評估. 台灣農業研究 57:95-102.
93. 呂秀英、邱怡嘉、陳政道、魏夢麗、呂椿棠. 2008. 水稻表現序列標誌(EST)功能分析自動化系統. 台灣農業研究 57:103-118.
94. 魏夢麗、鍾依涵、呂椿棠、呂秀英. 2008.水稻白葉枯病抗性基因之蛋白質胺基酸的多變數分析. 台灣農業研究 57:161-174.
研討會論文:
1. Wu, H.P. and H.Y. Lu. 1986. The genotype-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The XIII International Biometric Conference, July 27-Aug. 1, 1986, IBS., Seattle, U. S. A., p.1-13.
2. 呂秀英. 1990. 作物基因型與環境交感. 園藝作物育種講習專刊. 臺灣省農業試驗所編印. pp141-149.
3. 呂秀英. 1991. 電腦在農業研究上的利用. 教育部80年度專科學校電腦應用教學研究會農林漁牧食品等類組論文集:3-7.
4. Lu, H.Y. and H.P. Wu. 1993. Diallel analysis of plant stability. Volume of Abstracts. The XVI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Genetics. Aug. 15-21, 1993. IBS. Birmingham, UK., pp. 224.
5. Lu, H. Y. 1996. Outlier detection of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stability in regional trials. Volume of Abstracts . The XVIII International Biometric Conference. July 1-5, 1993. IBS,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p220.
6. 呂秀英. 1997. 試驗設計的正確使用. 1997年特用作物試驗成果研討會專刊:49-59.
7. Lu, H. Y., C. T. Lu and L. F. Chan. 1998. Seasonal variation in leaf area index dynamics for wetland taro. Volume of Abstracts . The 3rd Asia Crop Science Conference. Taichung, Taiwan.
8. Lu, H. Y. 1998. Modeling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taro growth. Volume of Abstracts . The XIXth International Biometric Conference. Dec. 13-18, 1998. IBS, Cape Town, South Africa. P194.
9. 呂秀英. 2000. 作物生長模式之發展與應用.近代作物科學發展研討會:生物統計、雜草管理與逆境.國立台灣大學農藝系編印.pp2-19.
10. 呂椿棠、賴明信、陳治官、呂秀英.2003.台灣稻作育成品種資料庫.2003資訊科技在農業之應用研討 會.台灣農業資訊科技發展協會編印。pp111-112.
11. 歐錫坤、呂秀英、宋家瑋.2003.’台農甜蜜’桃雜交後代果實性狀的遺傳分析.中國園藝學會92年論文宣讀.中國園藝 49(4):432.
12. 王三太、林子凱、王毓華、蕭吉雄、曹幸之、王振昌、王怡玎、黃晉興、許秀惠、鄭櫻慧、張庚鵬、張愛華、呂秀英、吳輝虎.2003.小白菜一代雜交種’臺農2號’之育成.中國園藝 49(4):455-456.
13. 王三太、王毓華、林子凱、蕭吉雄、黃晉興、余志儒、張庚鵬、劉慧瑛、黃肇家、王怡玎、呂椿棠、呂秀英.2003.莧菜臺農2號’金豐’之育成.中國園藝 49(4):456-457.
14. Lu, H. Y., C. T. Lu, L. F. Chan and M. L. Wei. 2004. Modeling weather-crop growth relationships in taro.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Agricultural Disasters Mitigation Techniques. Oct. 26-27, 2004. Chinese Society Agrometeorology. Taichung, Taiwan. P23-24.。
15. 呂秀英、呂椿棠. 2005.作物專家系統的建構與挑戰.Oct. 26, 2005.作物生產及運銷專家系統整合與促進研討會.台灣,台中.P.8.
16. Lu, H. Y., C. T. Chen, Y. C. Chiu, C. T. Lu, M. L. Wei. 2006. An automated system for EST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ice genes. Bioinformatics in Taiwan Symposium and Workshop, 12-14, Sept. 2006. Taichung, Taiwan. P77-78.
17. C. T. Lu, C. T. Lu, H. Y. Lu. 2006. Applicability evaluation of gene prediction programs in DNA sequence structure of rice disease resistance genes. Bioinformatics in Taiwan Symposium and Workshop, 12-14, Sept. 2006. Taichung, Taiwan. P117-118.
研究報告:
1. 魏夢麗、呂秀英. 1997. 芋的氮肥需求. 台灣省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 31:20-22.
2. 魏夢麗、呂秀英. 1997. 處理平均值間之比較也可以用圖示表達. 台灣省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 32:20-23.
3. 呂秀英.1998. 利用分段直線迴歸模式選拔高適應性作物品種. 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 33:16-18.
4. 魏夢麗、呂椿棠、呂秀英. 1998. 農業試驗設計及統計分析諮詢服務之十年績效及展望。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 37:17-20.
5. 呂秀英.2000.有關係?沒關係?-談迴歸與相關.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 41:5-8.
6. 呂秀英、魏夢麗、呂椿棠. 2000.利用影像處理進行作物性狀測量分析.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 44:8-10.
7. 魏夢麗、呂椿棠、呂秀英.2000.如何建立一個良好的農作資料庫.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 44:15-19.
8. 陳烈夫、呂秀英、呂椿棠、魏夢麗. 2001.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分析. 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 46:1-7.
9. 呂秀英、呂椿棠、魏夢麗、陳烈夫. 2001. 二十一世紀的新興科學-生物資訊學. 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 45:1-6.
10. 呂秀英. 2002. 農業試驗誤差的來源及控制. 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 49:6-12.
11. 魏夢麗、呂秀英. 2002. 官能品評資料的統計分析方法之正確使用. 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 51:32-37.
12. 呂秀英、呂椿棠、魏夢麗.2003.上帝和宇宙玩骰子?-談統計在生物資訊上所扮演的角色.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 54:1-6.
13. 陳烈夫、楊清祥、卓緯玄、呂秀英.2003.幫水稻把脈看氣色.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 54:7-12.
14. 陳烈夫、陳邦華、呂秀英。2005。轉基因作物之環境風險分析及管理模式。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 59:29-32.
15. 陳烈夫、陳志昇、呂秀英。2005。解析水稻有機栽培管理小撇步—許農民一個美 好的永續未來。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 62:32-35。
16. 呂秀英、魏夢麗、呂椿棠. 2005. 用Excel解決農業研究資料統計分析的方法(一)-敘述統計量. 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 63:33-36.
17. 呂秀英、魏夢麗、呂椿棠. 2005.用Excel解決農業研究資料統計分析的方法(二)-t及F檢定. 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 64:17-20.
18. 呂秀英、魏夢麗、呂椿棠. 2006.用Excel解決農業研究資料統計分析的方法(三)-χ2檢定. 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 66:23-26.
19. 呂秀英、魏夢麗、呂椿棠. 2006.用Excel解決農業研究資料統計分析的方法(四)-相關與迴歸. 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 68:31-34.
20. 呂秀英、魏夢麗、呂椿棠. 2006.用Excel解決農業研究資料統計分析的方法(五)-變方分析及LSD. 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 68:31-34..
21. 呂秀英、魏夢麗、呂椿棠. 2007.用Excel解決農業研究資料統計分析的方法(六)-頻度分析. 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 69:33-34.
22. 呂秀英、魏夢麗、陳烈夫. 2007.國內外基因轉殖作物的生物安全網路資源介紹. 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 70:27-30.
23. 呂秀英、魏夢麗、呂椿棠. 2008. DNA分子標誌資料之遺傳變異的歸群分析.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 73:25-27.
經歷:
東吳大學理學院兼任講師(民國75-76年)
農業試驗所農副研究員(民國77~87年)、研究員(民國88年起迄今)
台北市政府首長電腦研習會講座(民國81年)
中華農業研究彙刊編審委員(民國81年起迄今)
台灣茶業研究彙報審查委員(民國83年起迄今)
中華農業氣象學會監事(民國86-87,89-94年)
「水稻精準農業(耕)體系之研究」科技計畫農作組副召集人(民國88~89年)
兼任農業試驗所OA系統管理小組召集人、資通安全小組委員、網際網路小組委員、資訊規格審查小組委員
朝陽科技大學生物技術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民國92年起迄今)
嘉義大學農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民國92年起迄今)
農委會農業領域科技審議會評審委員(民國96年起迄今)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採購評審委員(民國96年起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