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Amputation)─必要之惡
胡惠琪、林郁育
截肢是什麼?
截肢是指以手術方式切除肢體。
什麼情況下需要截肢?
1. 意外傷害:例如車禍壓碎傷、捕獸夾夾傷。
2. 腫瘤及感染:例如肢體有惡性腫瘤、該肢體具有感染的風險。
3. 其它無法以內科療法控制或修復的情況。
如何決定截肢部位?
根據肢體傷害程度、該處血液循環情形、是否具功能性、未來是否有感染擴大之疑慮,並且考量未來生活品質以及截肢後飼主對於外觀上的感受來決定截肢的部位,例如是否將整個肢體移除或者只切除部分肢體。
截肢的風險有哪些?
1. 根據不同的截肢部位以及愛犬本身的生理狀況可能有不等程度的風險,例如在切除部分肢體後,狗兒可能會以傷肢摩擦地面而增加傷口癒合的難度。
2. 截肢手術後可能會有低體溫、疼痛、傷口裂開或感染等情形,因此術後照護、疼痛及感染控制是相當重要的。
愛犬截肢後,我可以為他/她做什麼?
1. 截肢後注意事項:
在術部傷口復原期間,應注意狗兒的體溫、精神食慾及傷口滲出液等情形。
在狗兒休息處放置毛巾或軟墊以避免其單邊體側過度壓迫或摩擦而造成褥瘡或擦傷。
截肢後應縮短狗兒的運動時間並避免其進行激烈運動。
請避免狗兒跳上跳下的行為,這行為不僅會增加餘下肢體的負擔及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也容易造成額外的受傷機會。
控制體重:過重的體重就像缺腳的椅子上放置更多的重物,不僅增加了餘下肢體的負擔,更有可能引發退化性關節炎而造成生活品質下降。
2. 協助愛犬學會用餘肢行走:
在術部傷口癒合良好的前提下,飼主可協助並鼓勵狗兒學習用餘下的腳走路,但請盡量避免狗兒在光滑地面走動造成摔傷。
可使用大毛巾穿過狗兒的腹部並提拉毛巾來協助狗兒站立及行走,必要時可使用輪椅。
請給予耐心及愛心,在飼主悉心照顧下,大部分的狗兒於術後四週內可學會用餘下的腳走路。
3. 若有以下情形應立即回診:
傷口有紅、腫、熱、痛等發炎現象或是異常分泌物。
愛犬精神食慾持續不佳、體溫異常(< 38℃或 > 39.5℃)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