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犬之胸腰椎椎間盤疾病
賴莉芳
- 介紹
- 椎間盤是由髓核與其周圍的纖維環所組成。
- 椎間盤疾病可分為兩型:
- 第一型:為椎間盤脫出,即髓核直接跑出纖維環外面而造成脊髓壓迫。好發於4-6歲之小型犬,例如:臘腸犬、北京犬。
- 第二型:為椎間盤突出,即髓核突出壓迫脊髓,但其仍被纖維環所包圍住。好發於6-8歲之大型犬,例如:拉不拉多犬。
- 臨床症狀分級
- 第一級 觸碰脊椎周圍會疼痛 (例如:哀鳴、不敢動、兇人),但無神經症狀 (例如:腳癱軟)。
- 第二級 後肢癱軟,可行走跟跑、或腳步不協調、或只能行走幾步就癱軟。
- 第三級 後肢完全癱軟,僅能拖行前進。
- 第四級 後肢完全癱軟,但以手捏尾巴與後肢腳掌仍有痛覺反應 (例如:回頭看並且縮腳)。
- 第五級 後肢完全癱軟,以手捏尾巴與後肢腳掌完全沒有痛覺反應。
- 診斷
- 以神經學檢查來初步定位病灶處,再以影像學檢查 ( X-ray與脊髓造影) 確定脊髓壓迫位置;亦可利用電腦斷層掃描與核磁共振影像儀來深入了解病變狀況。
- 治療
- 第一級與第二級:可藉由內科療法 (如消炎藥與止痛藥)抑制脊髓受壓迫所產生的炎症,以舒緩狗狗不舒服的症狀。
- 第三級以上:可藉由外科手術治療,使脊髓受壓迫的壓力得到釋放而回復神經功能。回復率依據狗狗症狀的嚴重度與就診治療的時間而決定,故須注意狗狗的行為是否正常以及是否有神經症狀 (例如: 顫抖、排泄失禁) 出現,並及早就醫治療。
- 飼主教育
- 在預防方面,平時須避免狗狗的劇烈運動 ( 例如:上下樓梯、跳上跳下等 ) 。
- 在術後照顧方面,除了限制運動外,可為狗狗做後肢復健 ( 例如:關節運動 ) 使其後肢的肌肉量與關節維持一定功能;亦可準備輪椅,使患犬能夠自行移動,但須注意不要超過兩小時,避免後肢長時間與地板或輪椅過度磨擦而受傷。
- 參考資料
- Aikawa TA, Fujita HI, Shibata MI. Recurrent thoraco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extrusion after hemilaminectomy and concomitant prophylactic fenestration in 662 chondrodystrophic dogs. Vet Surg 41: 381-390, 2012.
- Griffin JF, Levine JM, Kerwin SC. Canine thoraco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 disease:pathophysiology, neurologic examination, and emergency medical therapy. Compend Contin Educ Vet 31:E1-E14, 200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