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英二 «日本人の境界» 研讀順序表(第三年度)
研讀順序 | 研讀日期 | 主讀人 | 研讀內容 | 討論議題 |
---|---|---|---|---|
1 | 2009/8/26 | 謝濟全 | 第17章 | 最後的改革—敗戰前參政權之付與 |
2 | 2009/9/23 | 林惠琇 |
第18章 |
國境界上的島—成了外國的沖繩 |
3 | 2009/10/28 | 溫林文 |
第19章 |
從獨立論到歸屬論—敗戰後沖繩歸屬的爭論 |
4 | 2009/11/25 | 江佳潔 |
第20章 |
「祖國日本的意味」--1950年代的回歸運動 |
5 | 2009/12/23 | 吳俊蔚 |
第21章 |
革新國族主義的思想—戰後知識份子的「日本人形像」和沖繩 |
6 | 2010/01/20 | 林家永 |
第22章 |
1960年代的方言信札—戰後沖繩教育 |
7 | 2010/02/24 | 王上丘 |
第22章 |
1960年代的方言信札—戰後沖繩教育 |
8 | 2010/03/24 | 呂大成 |
第23章 |
反回歸—1972年回歸和反回歸論 |
9 | 2010/04/22 | 林依德、林麗郡、黃雅瑜、官彥君、涂明志 |
結論 |
後進帝國主義的特徵 |
10 | 2010/05/19 | 洪偉朕 |
結論 |
被統治者的反應和後進的殖民帝國 |
11 | 2010/06/23 | 待邀 | 專題演講 | 後殖民地的問題 |
小熊英二 «日本人の境界» 研讀順序表(第二年度)
研讀順序 | 研讀日期 | 主讀人 | 研讀內容 | 討論議題 |
---|---|---|---|---|
1 | 2008/8/27 | 謝濟全 | 第9章 | 日系移民問題和朝鮮統治論 |
2 | 2008/9/24 | 林惠琇 |
第10章 |
文明化的「日本人」和內地延長主義 |
3 | 2008/10/29 | 溫林文 |
第11章 |
朝鮮參政權的問題和統治改革 |
4 | 2008/11/26 | 吳俊蔚 |
第12章 |
沖繩的同化和雙重「少數」的問題 |
5 | 2008/12/24 | 呂大成 |
第12章 |
同化的挫折和沖繩民族主義的創造 |
6 | 2009/1/19 | 江佳潔 |
第13章 |
臺灣人「異身同體」的夢 |
7 | 2009/2/25 | 洪偉朕 |
第13章 |
臺灣自治議會設置請願活動 |
8 | 2009/3/25 | 林麗郡 官彥君 黃雅瑜 |
第14章 |
出身朝鮮的「日本人」與虛像的「日本人」 |
9 | 2009/04/22 | 林依德 涂明志 |
第15章 |
東方主義的折射論沖繩同化的最後階段 |
10 | 2008/05/20 | 林家永 |
第16章 |
朝鮮的皇民化和「日本人」 |
11 | 2008/06/24 | 待邀 | 專題演講 | 日文文獻查考與解讀的問題 |
備註:時間5:00~8:00。
小熊英二 «日本人の境界» 研讀順序表(第一年度)
研讀順序 | 研讀日期 | 主讀人 | 研讀內容 | 討論議題 |
---|---|---|---|---|
1 | 2007/09/05 | 郭雲萍 | 序章 ~ 第1章 (頁3 - 34) | 日本國界的變動及歷史爭議 |
2 | 2007/10/01 | 林惠琇 |
第2章 (頁35 - 49) |
沖繩教育和「日本人」化 |
3 | 2007/10/29 | 謝濟全 |
第3章 (頁 50 - 69) |
愛奴教育和土著保護法 |
4 | 2007/11/26 | 謝中憲 |
第4章 (頁70–93) |
台灣統治方針的爭論 |
5 | 2007/12/24 | 洪偉朕 |
第4章 (頁93 - 109) |
台灣的同化教育 |
6 | 2008/01/21 | 溫林文 |
第5章 (頁110 - 131) |
台灣六三法問題 |
7 | 2008/02/27 | 呂大成 |
第5章 (頁131 - 146) |
後藤的舊慣調查 |
8 | 2008/03/26 | 吳俊蔚 |
第6章 (頁147 – 167) |
韓國人「漸進主義」的教育 |
9 | 2008/04/23 | 林依德、林麗郡 |
第7章 (頁168 - 194) |
同化主義和人種主義 |
10 | 2008/05/21 | 江佳潔、林家永 |
第8章 (頁195 - 214) |
殖民者和通婚問題 |
11 | 2008/06/18 | 土屋 洋 | 族群與認同 |
日本學界對小熊英二 《日本人的境界》的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