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

新聞櫥窗

雄性遷粉蝶會吸食地面上的水,作為與雌蝶交配的禮物。(照片由食科系呂英震老師提供)
01

嘉大蘭潭生態校園 遷粉蝶蜂擁飛舞引人佇足

2024.05.02

嘉義大學蘭潭校區與蘭潭風景區比鄰,同時也是蘭潭後山步道的入口之一,校園內環境優美,動植物生態非常豐富,近日成群的遷粉蝶在校園內翩翩飛舞,十分吸睛,無論是漫步在校園中或是學生的機車上,都不難看見遷粉蝶的身影。 遷粉蝶別稱銀紋淡黃蝶、淡黃蝶、無紋淺黃粉蝶、淺紋淡黃粉蝶或鐵刀木粉蝶等,展翅後約5-6公分,屬多型性與季節變異十分明顯之大型粉蝶。幼蟲攝食鐵刀木、阿勃勒等豆科植物葉片,屬於一年多代,成蝶飛行迅速,全年可見,數量很多。 嘉大生物資源學系梁家源助理教授表示,遷粉蝶在校園內成群飛舞的現象與美濃黃蝶翠谷的生態景緻相類似,今年4月初的春雨使得校園中鐵刀木及阿勃勒等豆科植物嫩芽生長茂密,加上目前天敵數量不多,誘使遷粉蝶大量紛飛準備交配產卵。 梁家源助理教授提到,遷粉蝶生命週期大約為一個月左右,只有雄蝶會吸食地面上的水,因地上或河邊的水具有機質與礦物質,可做為雄蝶精胞內含物,送給雌蝶交配禮物,而雌蝶則飛舞在花朵上覓食或在樹梢產卵。 根據嘉大執行2022年年底 iNaturalist 蘭潭後山生態紀錄專案,共已觀察紀錄了1633種生物 (維管束植物 803種、動物 740種、其中鱗翅目的蛾、蝴蝶 185種、鳥類 46種、無尾目的蛙、蟾17種、蛇亞目13種),區內還有數種珍貴易危級的保育物種,歡迎大家到嘉義市的後花園嘉義大學蘭潭校區健行或爬山,連日的遷粉蝶飛舞,讓人大飽眼福。 圖1:雄性遷粉蝶會吸食地面上的水,作為與雌蝶交配的禮物。(照片由食科系呂英震老師提供) 圖2:嘉大蘭潭校區校園內偏布遷粉蝶飛舞。(影片截圖) 圖3:嘉大蘭潭校區生物資源學系系館頂樓也有遷粉蝶的身影。(照片由生資系劉以誠老師提供)

垂楊國小學童在嘉大新民溫室開心的體驗餵蛋雞。(照片由蕭至惠教授提供)
02

嘉大新民溫室與嘉義市府共同推動食農暨動保教育不遺餘力

2024.05.01

嘉義大學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蕭至惠教授112年度起受嘉義市政府教育處委託籌辦「食農教育暨農事體驗活動計畫」,希望將食農教育、校園動物保護及生命教育向下扎根,讓小學生除能認識自然農法在田間管理之播種、育苗、農具運用等農耕實務知識外,亦能夠透過接觸蛋雞,體會動物保護的意義及生命教育的價值,歷經一年來共完成9場次,近400人次宣傳活動。 有鑑於食農教育日益受重視外,動物保護及生命教育等議題也受到關注,嘉義大學新民溫室設立已逾12年,努力實踐打造具有食農教育與自然環境的教育場域,在近八百坪的土地上,設置有7間大小不等種植各式香草、蔬果的溫室及戶外果樹種植區,並架設兼具動物福利與人道飼養概念的簡易雞舍,提供雞隻安心休憩之空間。 「雞快樂,才有安心蛋」,嘉大新民溫室採用溫室內未腐敗的廢棄菜葉、雜草及飼料餵養雞隻,並利用自由放牧的最佳飼養模式,提供室內禽舍讓雞隻產蛋、休息及躲避威脅,更提供室外果樹種植區供雞隻自由到果園或農地覓食吃蟲、洗沙浴或奔跑,藉此滿足雞隻的自然行為需求,正因這樣的一個安心飼養場域,嘉大新民溫室飼養的150隻蛋雞不畏生,也容易親近人群藉機撒嬌討食,十分逗趣。 4月30日為112學年度第二學期最後一場「食農教育暨農事體驗活動計畫」活動,有近30位垂楊國小學童在新民溫室師生團隊的解說及帶領下,首次進行「菜苗定植」與「餵雞」的初體驗,這群都市裡長大的學童有許多千奇百怪的疑問,例如:今日種什麼菜?多久才能採收?為什麼菜苗要種在土裡等諸多問題,皆由嘉大邱映榕、連品絜、黃紹愷及蘇亮綺等學生組成的新民溫室團隊為學童們一一解惑。 嘉義市垂楊國小邱家偉校長於活動後表示,很榮幸垂楊國小師生們可以有機會到鄰近有嘉義市開心農場美譽的嘉大新民溫室實際參加溫室導覽解說、香草介紹、體驗種菜餵雞及植物探索等,期許垂楊國小學童可以善用這項地點優勢,多接觸友善耕作的自然農法與垂楊國小學童,進而建立惜食、尊重生命、友善蛋雞等觀念,將可終生獲益。 圖1:垂楊國小學童在嘉大新民溫室開心的體驗餵蛋雞。(照片由蕭至惠教授提供) 圖2:垂楊國小學童親近土地體驗種菜。(照片由蕭至惠教授提供) 圖3:垂楊國小師生與嘉大新民溫室團隊合影。(照片由蕭至惠教授提供) 圖4:嘉大學生解說蔬菜種植方式。(照片由蕭至惠教授提供) 圖5:垂楊國小學童開心的與人道飼養的雞群互動。(照片由蕭至惠教授提供)

用久柑仔店前合影。(照片由台文中心提供)
03

走讀嘉義六腳鄉體驗土地之美

2024.04.30

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執行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壯遊點推動計畫戶外教育專案」,計畫團隊整合嘉義縣六腳鄉在地組織,協力華南商業職業學校普通高中班發展「社會領域探究與實作」課程,4月24日帶領近70名師生走讀六腳鄉,透過各式多元體驗活動,認識家鄉在地文化。 該日首站從潭墘社區開始,華南高商師生在墘窯陶坊初識交趾陶、在用久柑仔店領略社區營造老屋新生的在地力,隨後前往立青工作室認識傳統懸絲偶工藝、在成豐社區講堂了解碾米廠的歷史與轉型,並隨「三人六腳返鄉青年」遊走傳統市場貼近社區生活。計畫團隊也安排製糖工廠參訪解說機器製糖流程及工廠村懸絲偶劇團的表演和操偶體驗,精心策劃炒糖體驗,人工製糖的實作讓現場師生大飽眼福。 計畫主持人應用歷史學系副教授、台灣文化研究中心莊淑瓊主任表示,戶外教育專案之規劃以認識在地出發,由嘉大應用歷史學系教師資源及在地職人業師合作,協助高中職發展其校訂必修或選修課程,並延伸銜接大學人文藝術專業發展;計畫之執行以走讀行程為投石之路,另開設走讀路線節點背景知識課程,有助於充實高二學生校內課程,亦可成為高三學生進入大學之前導課程。全案內容具有樂趣及知識性,帶領青年學子透過觀察體驗在地生活、認識地方特色,學習觀察地方資源、困境與課題,為未來地方創生種下希望種子。 圖1: 華商同學體驗炒糖。(照片由台文中心提供) 圖2: 潭墘社區走讀。(照片由台文中心提供) 圖3: 用久柑仔店前合影。(照片由台文中心提供) 圖4: 華商同學操偶初體驗。(照片由台文中心提供) 圖5: 立青工作室體驗簡易小偶DIY。(照片由台文中心提供) 圖6: 蒜頭糖廠內部導覽。(照片由台文中心提供)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