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學年度第1學期 實習及實驗課程
課程名稱 |
學分數 |
上課時數 |
必選修 |
開課年級 |
授課教師 |
課程內容 |
1 |
3 |
必 |
1 |
方引平 黃啟鐘 劉以誠 |
採用實地操作、徒手切片及教學玻片之觀察,藉以了解生物之構造與機能。介紹各類生物之特性,包括維管束及非維管束植物之特性、構造及功能,常見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真菌及地衣等。 | |
1 |
3 |
必 |
1 |
陳瑞彰 |
結合普通化學課程,經由動手操作實驗而印證化學原理,學習如何撰寫科學報告,使學生具備資料蒐集、數據分析、書面及口頭報告的能力。課程包含計量化學、酸鹼平衡、氧化還原反應、分析化學與材料化學等相關實驗。 | |
1 |
3 |
必 |
1 |
洪一弘 |
培育實作能力及科學態度,提昇對普通物理理論的概念建構、合作的態度與習慣,以及提昇工程計算機操作、Excel 計算能力 | |
分析化學實驗 |
1 |
3 |
必 |
2 |
吳進益 |
經由實驗操作熟悉分析化學之基礎觀念-即量測工具之校正、了解量測中誤差之來源及統計之應用、定量之基本方法,即基礎之分析方法,使學生在學習各種理論之後能實際演練基本的分析實驗觀念及技巧,並藉此培養其實驗設計的概念及能力,並學習分析數據處理、作圖及解釋。 |
1 |
3 |
必 |
2 |
陳政男 翁秉霖 林芸薇 魏佳俐 張心怡 |
本課程配合生物化學課程內容,進行生物化學實驗操作。分別針對生物小分子、蛋白質及核酸巨分子進行分離、純化及分析實驗,提供學生對生化實驗基本認識。 | |
1 |
2 |
選 |
2 |
黃啟鐘 |
本課程配合正課課程內容,使學生認識昆蟲之外部形態及其內部構造。 | |
1 |
3 |
必 |
3 |
方引平 陳瑞祥 |
實際讓學生操作遺傳學相關基礎實驗。包含有絲分裂之觀察、減數分裂之觀察、DNA構造及模型製作、單因子遺傳、性連遺傳、基因互換、人類染色體之核型分析、ABO血型遺傳等內容。 | |
3 |
3 |
選 |
4 |
黃啟鐘 |
介紹農業經濟作物病蟲害的生態習性、為害方式及配合田間實際診斷技術與管理方法。 | |
植物病害診斷與管理 |
3 |
3 |
選 |
4 |
曾素玲 |
介紹農業經濟作物病害的種類及配合田間實際診斷技術與管理防治方法。 |
100學年度第2學期 實習課程
課程名稱 |
學分數 |
上課時數 |
必選修 |
開課年級 |
授課教師 |
課程內容 |
1 |
3 |
必 |
1 |
鄭建中 |
教導學生學習有機實驗所需具備的基本能力,測熔點、再結晶、萃取、蒸餾、TLC、藉由column純化不純物等。 | |
1 |
3 |
必 |
1 |
曾素玲 方引平 |
介紹各類生物之特性,再進一步經由校園植物檢所表之製作,瞭解植物之分類特性及如何辨識植物,同時介紹動物之分類、生態及胚胎發育過程等,透過實體觀察加強學生對各類生物之認識提高學習興趣。 | |
1 |
3 |
必 |
1 |
翁博群 朱紀實 |
在微生物觀察部分,包括了顯微鏡的使用與染色技術的熟練,培養部份是以細菌的培養為主,介紹培養基的種類與特性,主要藉由實驗的操作,學得培養基的配法,細菌的無菌操作技巧與純菌的分離方法,細菌的分離方法,細菌生長的測定,則在瞭解影響生長的因素及控制生長的方法,而細菌的代謝,在熟悉一般的免疫反應,進而認識常用的免疫檢測法。 | |
1 |
3 |
必 |
2 |
陳政男 翁秉霖 魏佳俐 張心怡 |
課程配合生物化學課程內容,進行生物化學實驗操作。分別針對生物小分子、蛋白質及核酸巨分子進行分離、純化及分析實驗,提供學生對生化實驗基本認識。 | |
2 |
6 |
必 |
3 |
許富雄 鍾國仁 方引平 劉以誠 曾素玲 |
藉由各類生物資源的取樣方法、調查技術、分類鑑定及其它相關研究方法的介紹與實地操作,使同學瞭解各類生物資源的基本生態習性與調查研究方法,以為日後從事相關工作或研究之基礎。 | |
1 |
2 |
選 |
3 |
黃啟鐘 |
介紹農林業害蟲天敵之生態、大量增殖、釋放評估及保育等之應用。 | |
3 |
3 |
選 |
3 |
方引平 |
介紹哺乳動物的多樣性、分類、演化與生態研究,並於實習的內容中教導同學辨識台灣哺乳的動物。主題包括哺乳動物的生物特性、哺乳動物的多樣性、台灣哺乳動物的辨識、生態研究、保育與經營管理。此外,利用分組報告的形式,讓學生實際閱讀與整理課程相關科學論文,以增加課程的參與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