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9月11日發布近期研究成果,該院分生所王廷方研究員、薛一蘋特聘研究員與嘉義大學生化科技學系陳瑞祥教授合作,發現催化HR的Rad51、Rad54與「聯會複合體(Synaptonemal complex)」ZMM蛋白質均能抑制MMR的活性,是同種異族生物雜交繁衍不可或缺的要件。該研究成果已於2025年9月3日發表於《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
雲林縣斗六市是國內文旦主要產地之一,有魚翅文旦美譽,市公所9日舉辦文旦品質評鑑比賽,有70位果農報名參加,由嘉義大學園藝學系呂明雄名譽教授、李堂察教授、張柏滄教授、江一蘆副教授、農業部臺南區農改場張汶肇副研究員及嘉義農試所陳祈男副研究員組成評審團共同評審。評審團長呂明雄名譽教授指出,濁水溪以南的平地才能生產出好的文旦,但颱風重創臺南產地,今年要找好的文旦只有雲林才有。今年的文旦外觀受颱風影響,比往年略差,整體肉質跟甜度表現都不錯,但因普遍採收早了幾天,成熟度不足,有少許苦味。
嘉義市一名男子到朋友家借廁所,離開時在門口穿鞋,一轉身看到一條雨傘節嚇得衝出去,趕緊找消防人員幫忙抓蛇,屋主說年初家門前也曾出現一隻小蛇,幸好兩次都沒有人被蛇攻擊咬傷。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陳宣汶助理教授表示:「這就是所謂野生動物都會化,尤其是毒蛇類,牠們會吃很多的老鼠,這個老鼠就是因為在都會區裡,有很多我們人吃剩的食物,所以老鼠可以長很多長很快,就變成其他的野生動物,一個很簡單很容易獲取的食物。」研判蛇是出來覓食,找老鼠吃的,居家環境清潔好,可避免蛇出沒。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教育部鼓勵銀髮族與中壯年持續學習,今年首度試辦「第三人生大學」,選定38所大專院校參與。嘉義大學規劃「生活美藝」特色學程,首招12名學員,9月8日起每星期一在民雄校區上課。「生活美藝」課程以「茶文化」為核心主軸,保存傳統茶藝,將其融入現代生活。從認識、欣賞到實務操作,涵蓋「茶藝生活美學」、「茶器鑑賞與實作」及「生活紙藝創作」等多元面向,結合在地特色,借助阿里山茶等資源,提供學員實地探索機會。嘉大投入頂尖師資與優質課程,期透過口碑建立,持續宣傳招生,為後續擴大辦學奠定基礎。
為促進臺灣與日本學術界在生產管理領域的深度對話與合作,嘉義大學管理學院8月29日至30日舉辦「2025第6回生產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此次研討會主題為「生產管理中的DX(數位轉型)思維與創新」,除了探討企業生產管理及全球化議題,亦觸及時下新興的AI議題。林翰謙校長開幕致詞表示,今天管理學院與日本生產管理學會合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就是嘉大推動「一院一系一國際化」的具體成果。嘉大目前與日本18所大學締結學術交流合作MOU,雙方師生互動密切,特別是與每所大學都有學生交流互訪,期待能與今日出席的日本各大學學者進一步建立師生互訪等交流機制。
環境部彭啓明部長在臉書中提到:「把廢棄物當成資源來看待,這是推動淨零中,資源循環零廢棄很重要的一個觀念,這要一步步推動,也需要大家通力合作。」嘉義、雲林是畜產大本營,但畜牧糞尿一直是河川污染主要來源。這次,環境部 × 國立嘉義大學 #攜手民間力量,在蔡易餘委員、王美惠委員、王正旭委員見證下,簽署「生物質零廢循環研發示範中心」合作備忘錄,把畜牧糞尿變身再生能源與有機肥料,打造全台第一座結合綠能科技、教育研發、產業示範的零廢中心!這不只是廢水處理,更是落實USR與ESG的典範,與歐盟永續策略及聯合國SDGs接軌,讓地方經濟、環境與教育三贏。
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邱郁文教授接受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調查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海域的海蛞蝓多樣性。邱郁文教授團隊進行南方四島主要島嶼及附屬島嶼的全面性調查,共調查1,332隻海蛞蝓,發現7目38科201種海蛞蝓,最令人振奮的莫過於新增加了87種過去未曾記錄過的物種,大幅更新了南方四島海域的物種名錄。目前共紀錄了8目44科250種。海管處將南方四島海蛞蝓調查的成果出版圖文並茂的「海底精靈:澎湖南方四島海蛞蝓解說手冊」一書,內容收錄南方四島100種海蛞蝓種類,帶領讀者進入南方四島海蛞蝓的奇妙世界。
由日本愛媛縣五所大學組成的四國明星隊,日前來訪嘉義大學進行棒球交流。愛媛與台灣因棒球結下不解之緣,出生於愛媛的棒球教練近藤兵太郎,1931年帶領嘉農(KANO)棒球隊勇奪甲子園亞軍,是台灣棒球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而KANO電影在臺灣及日本獲得廣大迴響,更牽起臺日棒球的美好情誼。為紀念臺日棒球交流100週年及近藤兵太郎入選2024年台灣棒球名人堂,嘉大棒球隊於去年8月受邀前往愛媛訪問,並與四國明星隊進行二場交流賽。此次四國明星隊回訪嘉大,與嘉大棒球隊進行二場交流賽,雙方一勝一負,從相互間的交流了解,到臺日文化的溝通,到彼此感情的真誠流露,具體達成嘉大「國際友好化」的交流目標。
「嘉義巡禮」是一門以嘉大為起點,連結到嘉義縣市的跨領域課程,培育與在地化連結,貼近嘉義的人情味,促進地方再生,創造產業價值,善盡大學社會責任。111學年起,嘉義巡禮1.0~跨域,已開發【食農教育、產業加值】、【能源循環、環境永續】、【生態保護、跨域共學】及【人文歷史、地方創生】四大面向的21條路線;113學年推出嘉義巡禮2.0~產業篇,現階段開發5條特色領域路線並持續擴充中;另以阿里山水社寮學習研究教育中心為據點,規劃推出嘉義巡禮3.0~long stay。創新多元的「嘉義巡禮」課程都規劃好了,期待同學們來啟動這個自主學習的歷程。
嘉義大學去(113)年獲林業署嘉義分署核撥嘉義縣竹崎鄉金獅寮段國有土地及建物。四月中旬,林翰謙校長率領總務處、人事室、主計室及秘書室同仁踏勘位於阿里山林鐵水社寮車站旁的嘉大「水社寮學習研究教育中心」,擘劃未來發展願景,包括:1.環境生態及林木生產教育學習場域(森林生態性經營、生物多樣性);2.森林淨零排放加值模式(森林碳匯、減碳);3.國產林伐造集運儲示範林地(木材生產、伐採集運示範);4.人文歷史文創(林業鐵路、在地林業文化);5.社會責任(安全舒適環境、生態工程)。另外,嘉大通識教育亮點課程-「嘉義巡禮」Part Ⅲ long stay的課程內容規劃亦配合一併展開,特別是夜晚在中心外的「螢光晚會」,更讓全校師生期待。
臺灣觀光嚴重逆差 產官學面對變與不變挑戰
嘉義大學黃宗成教授關注觀光科系縮編對人才培育的影響;臺灣入境旅遊協會理事長張詩怡則主張,擺脫單一景點依賴,結合數位創新吸引國際客;台灣旅行業國旅發展協會理事長蔡子建則建議,業界主動跨界合作,結合永續與數位工具。
114學年度第1學期課程授課教室異動訊息
114學年度第1學期課程授課教室異動訊息(國民小學數學領域教材教法)
114學年度第1學期TAICA臺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AI課程上課連結
雲林宜梧國中轉型實驗中學 騎公共單車走讀濕地探究三生
12名學生昨一整個下午騎了13公里,在嘉義大學景觀學系王柏青老師團隊協助下探訪椬梧溼地、抽水站、忠義公廟、下湖口安檢所等地,走讀得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