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大學多年來深刻了解在地區域面臨的議題,身為以嘉義為名的國立綜合大學,嘉大積極提供資源和協助,以實現永續發展的社會責任目標。為了善盡在地大學之社會責任,嘉大高教深耕計畫第二期B主軸善盡社會責任面向,鼓勵師生深入了解雲嘉地區的需求,並發揮本校七大學院的專長,將所學知識和豐沛資源傳遞給偏鄉,實際行動促成跨域、跨界及跨時代的共榮。為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子計畫「B1社會服務與地方創生」於各項活動中,分別達成優質教育(SDG4, 53.3%)、健康與福祉(SDG3, 33.3%)、永續城鄉(SDG11, 6.7%)、保育陸域生態(SDG15, 3.3%)及多元夥伴關係(SDG17, 3.3%)等目標,並呼應第二期計畫聚焦於大學人才所應培養的6大關鍵能力,緊密扣合社會參與力。
在音樂藝術方面,為達成優質教育(SDG4)目標,嘉大推動藝文推廣和音樂教育,共舉辦了5場音樂會,吸引了約1,000名校內師生和在地民眾參加。嘉大亦深入嘉義縣偏鄉大埔國中小進行音樂藝術轉型指導和導聆音樂會,並辦理了一場為期2天1夜的管樂營,幫助國中小學童深化音樂教育的啟發。在社會服務方面,生命故事書寫服務學習實作系列活動及長照站服務課程更達成健康與福祉(SDG3)及優質教育(SDG4)雙項目標,活動由嘉大學生帶領長者分享自己的故事,並由學生聆聽、紀錄及書寫,參與的社區長輩超過500人次。嘉大的學生團隊延續嘉義市和嘉義縣的長照站服務課程,提供長者互動和感官刺激,減緩退化,共完成6場活動。
嘉大結合內外部資源積極推動永續城鄉(SDG11)與多元夥伴關係 (SDG17),112年共計舉辦了26場培力活動,服務偏鄉學子達230人次。帶領偏鄉原民生執行科學實驗專題,協助學術歷程檔案建置,辦理科學營等活動;指導嘉義縣民和國中學生參加全國科展,榮獲物理類全國第三名及生物類全國佳作的優秀成績。更以建構永續校園生態環境為目標,極力保育陸域生態(SDG 15),除盤查校園保育物種-臺灣南海溪蟹外,更辦理3場活動(2場微學程、1場系內課程),內容包含校園溪蟹導覽解說、植物槌染移印染及交趾陶捏塑等,強化學生對校園易危物種之認知及校園永續環境之理解,共計100人參與。
圖1:大埔鄉洄游計畫之大埔庫東西漂流木彩繪裝飾活動。(照片由視覺藝術系提供)
圖2:紮染花樣茶席工作坊。(照片由視覺藝術系提供)
圖3:奇山之愛工作坊。(照片由視覺藝術系提供)
圖4:長照站DIY盆栽小人偶體驗。(照片由課外活動指導組提供)
圖5: SDGs分項占比。(照片由高教深耕計畫總管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