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

從產地到餐桌 嘉大「嘉米日常」陪長者一起品味幸福食光

農業部自106年起推動「食農教育推廣計畫」,致力於深化全民的食農素養。雖然《食農教育法》於111年5月才正式公布施行,但農業部早在法制化前,便已積極布局相關推廣工作。今(114)年「農村再生基金計畫」中的食農教育推廣方案,吸引全國眾多生產合作社、社區發展協會、農企業社與大專院校踴躍申請,最終有22個團體脫穎而出,其中教育端僅四所大學入選嘉義大學清華大學屏東大學東海大學嘉大「嘉米日常」計畫更榮獲最高經費補助,展現卓越的企劃實力與社會實踐價值

嘉大「嘉米日常」計畫由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蕭至惠教授主持,整合農藝學系許育嘉主任食品科學系呂英震主任的專業資源,並串聯崇仁護專嘉義市長青園將才工場及發現生機健康生活館等在地夥伴,共同打造以「食」為核心的跨域學習平台。該計畫以農業生產、營養健康、文化傳承與社會責任為主軸,期望在校園與社區間推動「健康永續的飲食文化」,讓食農教育成為連結土地與生活的重要橋樑

為將理念落實於日常,嘉大團隊於10月28日上午偕同嘉義市長青園與將才工場,在長青園舉辦「幸福食光料理大挑戰」課程,吸引30餘位長青園長者熱烈參與。由崇仁護校師生及營養師王冠茵、陳慧茹共同指導,課程以「易咀嚼、低油鹽、營養均衡」為設計原則,選用嘉大新民溫室栽培蔬果與放牧雞蛋,並融入實地採購環節,引導長者認識食品履歷、選擇友善農法產品,學習從挑選食材到烹飪上桌的全程食農體驗

活動中,長者們分組討論食材特性與營養搭配,並以「為我的料理命名」及「我與這道菜的故事」分享成果。長青園鍾佳容主任表示,此次課程不僅是一場烹飪體驗,更透過「看、摸、挑、煮、吃、說」六個步驟,讓長者全程參與食物旅程,促進營養攝取與社交互動,進而提升生活品質與幸福感。

計畫主持人蕭至惠教授指出,嘉大推動食農教育的初衷,不只是傳遞知識,而是「重新連結人與土地、人與食物、人與人的關係,讓飲食回歸生活、回歸社群」。當長者們在課程尾聲時,一邊享用親手料理的美味午餐,一邊笑語盈盈、促膝談心,在溫暖的互動中體現食農教育的真意,也為嘉大「嘉米日常」計畫書寫幸福美味的篇章。


圖1:嘉義大學「嘉米日常」計畫指導長青園長者實地採購環節,引導長者認識食品履歷、選擇友善農法產品,學習從挑選食材到烹飪上桌的全程食農體驗。(照片由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蕭至惠教授提供)



圖2:長者分組討論食材特性與營養搭配並進行烹煮。(照片由蕭至惠教授提供)



圖3:長者分組討論食材特性與營養搭配並進行烹煮。(照片由蕭至惠教授提供)



圖4:長者以「為我的料理命名」及「我與這道菜的故事」分享成果。(照片由蕭至惠教授提供)



圖5:長青園長者全程參與食物旅程,促進營養攝取與社交互動,進而提升生活品質與幸福感。(照片由蕭至惠教授提供)



圖6:嘉大「嘉米日常」計畫團隊合影,後排為農藝系許育嘉主任(左)、行銷觀光系蕭至惠教授(中)及長青園鍾佳容主任(右)。(照片由蕭至惠教授提供)


點閱 點閱:307 更新時間 更新時間:2025-10-29 08:13 發佈時間 發佈時間:2025-10-29 08:13 發佈單位 發佈單位:嘉義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