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大學劉馨珺教授開設的「世界文明與當代社會」課程,結合日本歐亞基金會(ユーラシア財團)補助,致力打造跨文化視野的學習平台。10月28日第七場系列講座,特別邀請日本青山學院大學文學部歷史學科青木敦教授,以《是誰率先敲開近代的大門?》為題,帶領師生從歷史的縱深重新審視東西方文明的發展。
青木教授以豐富史料與生動敘述,描繪宋代中國在鋼鐵冶煉、火藥技術、羅盤製作與航海發展上的世界領先地位,並與歐洲文明進行深度對比。他指出,早在1080年,北宋鋼鐵年產量已達七萬噸,遠超過工業革命前夕的英格蘭;火藥與羅盤的應用也比歐洲早了近兩百年。明代鄭和下西洋的龐大艦隊更令人震撼,62艘巨船、近三萬名船員,旗艦長達百米,規模遠勝哥倫布的三艘小船與90人船隊。
講座進一步引出著名的「李約瑟之謎(The Needham Puzzle)」:為何在科技領先的情況下,中國未能率先開啟近代化的大門?青木教授引導師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可能的解釋,包括馬克‧艾爾文提出的「高水平陷阱」、官僚體制的侷限,以及賈德‧戴蒙的地理決定論等,並強調「歷史從不給出標準答案,而是邀請我們不斷提問與探索。」
劉馨珺教授表示,青木教授的演講不僅讓我們重新認識宋代中國的技術與制度優勢,更激發對文明發展路徑的深刻反思。這不只是一次歷史講座,更是一場知識與思想的交流盛宴。
學生們反應熱烈,一位通識課修課同學分享,沒想到宋代科技這麼超前,鄭和的船隊比哥倫布還壯觀,真的顛覆了我對歷史的印象!另一位學生則表示,李約瑟之謎讓我重新思考文明演進的多樣性,原來技術領先並不一定意味著現代化的誕生。
這場跨文化、跨時代的知識饗宴,為嘉大通識教育注入新能量,也讓「誰敲開了近代的大門?」這個歷史之問,在嘉大師生心中激起更深層的思索與啟發。
圖1:日本青山學院大學文學部歷史學科青木敦教授蒞臨嘉大通識開講。(照片由師範學院提供)
圖2:青木敦教授專題演講分享《是誰率先敲開近代的大門?》。(照片由師範學院提供)
圖3:師範學院陳明聰院長致贈紀念品予青木敦教授(右)。(照片由師範學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