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布袋鎮洲南鹽場日前舉辦一年一度的「謝鹽祭-甜鹽蜜語」,為鹽鄉文化揭開溫暖序幕。嘉義大學環境教育團隊再度以實際行動參與,延續長達十年的地方合作關係,與在地社區攜手共創,展現大學連結土地的溫度與創新能量。
今年,嘉大不僅帶來由生物資源學系張素菁老師團隊策畫的「蚵彩DIY手作」體驗,邀請民眾以東石蚵殼進行彩繪創作,傳遞循環再生與生活美學的環保精神;更將嘉大最新研發的「嘉大銀禧精釀啤酒」帶入現場,作為永續科研的代表成果,展現嘉大以知識回饋地方、以創新實踐永續的行動力。
嘉大與洲南鹽場的合作緣起於2013年,由生物資源學系劉以誠老師與林政道老師共同推動的環境教育課程。當時師生深入布袋濱海濕地觀察植物與鳥類生態,從野外實作延伸至微學分課程與社區協作計畫,逐步建立起大學與地方之間的信任與共學關係。十年來,嘉大從「參與者」轉化為「共創夥伴」,陪伴地方從環境教育走向文化再生,讓鹽田成為承載知識、教育與永續行動的生活場域。
今年謝鹽祭現場,張素菁老師團隊的「蚵彩DIY手作」活動成為亮點之一,民眾以手中色彩描繪出鹽鄉的生命力與希望,象徵地方文化的再生與延續。嘉大研發的「嘉大銀禧精釀啤酒」也吸引許多民眾駐足品味。此酒以「嘉禾香 賢良師」精神為名,使用由農藝學系黃文理教授與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共同研發的「嘉大臺南1號米」釀製,具備節水耐旱、友善環境的特性,並融入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蕭至惠教授推動的產官學共創機制,展現嘉大在SDGs永續實踐中的跨域整合成果。
「謝鹽祭」不僅是一場節慶活動,更是嘉大長期在地實踐的重要場域。嘉大師生團隊帶來的不只是展演,而是知識如何再次回到土地,與社群對話、共生共榮。未來,嘉大將持續透過USR行動,結合教育、科研與文化策展的多元策略,深化布袋沿海的環境與文化永續計畫,讓鹽田的鹹與土地的甜,在地方共好的願景中持續發光。
圖1:張素菁老師團隊的「蚵彩DIY手作」成為謝鹽祭活動亮點。(照片由張素菁老師助理提供)
圖2:謝鹽祭參與人員合影。(照片由張素菁老師助理提供)
圖3:嘉大銀禧精釀啤酒與蚵殼彩繪成果展示。(照片由張素菁老師助理提供)
圖4:「嘉大蚵學」活動。(照片由張素菁老師助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