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

最新消息

榮譽榜

新聞公告

國立嘉義大學

雲林石壁與竹博邂逅 嘉大森林學系豐富成果展出與解說活動

2024.04.29

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何坤益教授2023年起與雲林縣政府農業處合作,藉由「112年雲林縣竹類資源調查、竹林經營管理規範制定、竹林利用推動」計畫,深入了解雲林縣古坑鄉草嶺石壁地區竹類資源的現況及潛力,展開調查工作,進行竹類資源全面調查。調查內容包含數位航測數據整合、地面自然資源調查及竹林經營訪談等項目,希藉整合草嶺石壁地區竹林的經營與管理作業模式,有助於制定相關管理規範及促進竹產業的健全發展。 2024竹博覽會是臺灣首度以竹為主題的博覽會,4月18日至24日在雲林石壁竹林展區盛大舉行,展出多元面向呈現臺灣竹的文化與相關產業發展。竹博覽會設定「去中心、去竹之所在」之型態,而不是以常見的集中式會展為形式,博覽區共分布於五個地區,涵蓋新竹、南投、雲林、嘉義、花蓮等縣市。五個展區具備各自的特色內容,輪番上場,回應竹的共同主題,豐富多元的展出與活動形式。 雲林石壁竹林展區為雲林縣政府農業處與嘉大之合作成果,為展覽之主要亮點,嘉大森林學系研究團隊師生經長時間踏查雲林展區的竹產業,蒐集盤點豐富經營之竹產業成果,並由嘉大森林學系陳宥安、鄧筠達、郭家羽及丁紋鳳等同學以海報解說形式,向到訪之專家學者及外賓解說石壁地區的竹林經營概況、竹林生態資源及竹產品利用多元性的發展前景,並與多元領域相互交流,獲得參訪貴賓熱烈迴響,學生也獲得充實之成就表現。 嘉大森林學系何坤益教授表示,因應環境永續與節能減碳之趨勢發展,世界各國逐漸意識到竹子具有生長快速、纖維強韌、加上換算樹木多倍的固碳和造氧能力,因此竹子也受到高度重視。嘉大與雲林縣政府農業處之合作計畫帶動起石壁地區竹產業發展,將產、官、學合作的理念深植於竹產業經營的經濟模式,讓不同專業領域的人士共同活化、振興竹產業之發展,期待藉由2024竹博覽會暨世界竹論壇吸引大眾關注竹產業,為竹產業的發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資源,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迎來石壁地區的竹產業之繁榮發展。

國立嘉義大學

點滴百元聚善成塔 蝶蘭百株匯愛成河 送愛到花東

2024.04.17

  0403花蓮地震後,國人愛心捐款不斷,嘉義大學農學院園藝技藝中心與動物試驗場無償捐出150株蝴蝶蘭與50瓶嘉大鮮乳積極響應花蓮賑災愛心捐款,攜手熱心公益的嘉大員生消費合作社作為認捐平台,即日起歡迎至合作社捐款滿100元(含以上)即可領取一株蝴蝶蘭作為紀念,或認購1瓶嘉大鮮乳合作社即捐出100元,希望匯聚八方愛心,緩地震之急難。   農學院沈榮壽院長表示,花蓮是臺灣東部農業重鎮,自然環境與地理景觀上更堪稱世界瑰寶,但歷經4月3日大地震後,各類型基礎建設皆有不同程度受損,前期搶救與後期重建亟需大量人力及物力長期支援,期盼以院內學生實習農特產品為引玉之磚,發起百人百元小額募款活動,匯愛成河,助花蓮重建家園。   林翰謙校長提到,此次地震東部山區聯外交通嚴重受損,幸賴國人大愛相助,但各類重建之路十分漫長,希望大家勿以善小而不為,讓我們發揮聚沙成塔的力量,落實團結「力量心」、互相「關懷心」、抱持「同理心」及和諧「愛校心」的嘉大心精神,為東臺灣送上祝福。   嘉大員生消費合作社朱淑玲經理表示,合作社成員係由嘉大全體教職員工生組成,對支持校務發展、提供學生清寒獎學金或急難救助金等各種公益活動不遺餘力,此次農學院師生對花蓮賑災之義舉,合作社懷抱著人溺己溺的精神全力相挺,募款所得將列冊後全數捐款至衛福部指定專戶。

國立嘉義大學

智慧深耕、永續創新 拓展農學人才新未來

2024.04.17

      「農」是國家安全的一部分,未來更是一門顯學,嘉義大學位處雲嘉南重要的農業生產區域,以農立校至今傳承百年,畢業校友在產官學研領域卓越表現。嘉大校務發展定位為「具卓越教學並整合特色研究與產業實踐之綜合大學」之明確務實目標,藉由跨領域專業及特色研究中心資源整合創新,將智慧科技導入傳統農學教育,積極結合政府相關單位進行合作,達到「生產、生活、生態」之永續經營願景,同時兼顧理論與實際之「教學、研究與推廣服務」之科學。        面對全球環境變遷、國家新農業政策等議題,農學院從學術研究、教學傳承、永續創新及國際交流四個面向著手。    學術研究方面,厚植多元化農業主題研發,推動農村再生結合特色產業,景觀學系與新港鄉月眉社區辦理寒假工作坊,帶領學生走訪農村、認識農村,協助社區農特產品包裝設計,並以交趾陶型塑社區意象;掌握生物科技資訊進行智慧輔助,植物醫學系配合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推動「植物醫師制度」,培訓儲備植物醫師,提供嘉南地區農民作物健康診療服務,針對作物健康問題提供精準診斷。教學傳承方面,以課程理論與實務學習並重,強調基礎訓練進而產學鏈結,園藝學系學生近年參與臺灣國際蘭展競賽榮獲佳績,同時不乏有畢業校友獲得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之殊榮;動物科學系近年於公職考試中大放異彩,多位畢業系友上榜;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與農業部林業署宜蘭分署合作,歷經5年合作出版《臺灣常見商用木材圖鑑》,為目前市面上收錄種類最完整的木材入門圖鑑。        永續創新方面,積極與各部會、改良場及產業界合作回饋社會,農藝學系與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合作,歷時9年育成3支優秀耐旱水稻品種「嘉大臺南1至3號」,目前已與民間業者簽約技轉稻種繁殖利用;農業生物科技學系執行農業部計畫,利用篩選出來特殊菌種,將羽毛分解出有機胜肽,可運用於水(畜)產飼料添加或作為有機肥配方調料,達到農業廢棄資源循環再利用。在國際交流方面,各學系除深耕國際校際網絡、邀請國外知名教授演講、加強實質學術交流活動,也嘗試與海外單位商討國際合作事宜,如木質材料與設計學系與日本福井縣農林水產部進行國產材之活用與木質產品固碳及減碳等相關合作之可能性。         農學院目前設有農藝、園藝、森林暨自然資源、木質材料與設計、動物科學、農業生物科技、景觀及植物醫學8個學系、1個博士學位學程、1個全英碩士學位學程、1個農學碩士在職專班、1個農場管理進修學士學位學程以及農業推廣中心、園藝技藝中心、動物試驗場3個附屬單位,具有堅實的教學研究基礎,接軌智慧發展的動能,推動永續農業現代化之願景,創造綠色經濟之無限可能。

國立嘉義大學

美國愛達荷大學師生來訪交流盼與師院、生科院及農學院強化實質合作

2024.03.19

  3月12日至15日嘉義大學位於美國的姊妹校愛達荷大學(University of Idaho)農業及生命科學院Prof. Robert J. Bob Haggerty率師生訪團6人蒞校交流,在嘉大國際處的安排下,前往園藝學系、食品科學系、動物科學系、幼兒教育學系、臺南亞蔬-世界蔬菜中心、奇美食品工廠及農業部農業試驗所嘉義農業試驗分所等單位參訪;3月15日訪團在嘉大通識課程中分組討論,分享學術及實踐發展特色,互動熱烈。   愛達荷大學成立於1889年,是美國愛達荷州歷史最悠久的綜合型公立大學,設有農業及生命科學院、人文與社會學院、教育學院、工程學院、商業與經濟學院、理學院、藝術與建築學院、自然資源學院及法學院等。嘉大與美國愛達荷大學於2003年簽署合作備忘錄締結為姊妹校,疫情前該校每年均組團蒞校交流,與嘉大各學系及師生研究團隊建立緊密的互動關係,不僅有頻繁的師生團隊互訪,同時也有短期實習計畫合作;2019年後受限疫情,直至今(2024)年雙方恢復交流。   本次訪團成員來自農學及生命科學院,包含土地資源、作物管理、食物與營養等領域,因此特別參觀嘉大蘭花育種及環境控制、食品加工打樣流程、牧場管理、幼兒教育與營養的教學與實踐,積極提出問題進行互動,與各學系師生對話交流。訪團參訪期間並拜會張俊賢副校長及相關學系主管、研究人員討論合作議題,Prof. Robert J. Bob Haggerty表示,愛達荷大學在學生規模、農業專長領域上,與嘉大擁有共同點,多年來也透過互訪建立緊密連結,未來盼望有機會推動合作計畫及學者訪問之實質合作。

嘉大執行農業部農業有機廢棄物回收之減碳永續循環利用,融入教學實作,讓學生可以從中學習實作技術。

嘉大化腐朽為神奇 雞羽毛變身有機肥永續循環再利用

2024.02.21

  嘉義大學農業生物科技學系112-113年執行農業部農業科技司及資源永續利用司「農業有機廢棄物回收之減碳永續循環利用模式」計畫,透過該系科研成果的菌種技術,將雞羽毛分解產出羽毛胜肽(氨基酸),並將羽毛胜肽(氨基酸)運用於水/畜產飼料添加、與廢棄太空包資材作為有機肥配方調料以增進有機肥肥份、或作為有機培養土供作物栽植使用,實際種植萵苣的成效相當良好,建立農業廢棄資源回收再利用的可行模式,同時達到減碳排目的,充分展現農業循環經濟的韌性與永續性。   嘉大林翰謙校長表示,農業部為呼應全球淨零趨勢,在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下制定了「減量」、「增匯」、「循環」、「綠趨勢」四大主軸政策,其中循環策略包括:「農業剩餘資源材料化與加值再利用」、「推動農業跨域循環場域」及「推動農業循環技術科技研發」等三項策略。嘉大112年執行農業部「農業有機廢棄物回收之減碳永續循環利用模式」計畫,將循環經濟及永續發展概念導入農業生產模式中,利用畜禽屠宰場剩餘的雞羽毛及菇蕈生產後的廢棄太空包等農業廢棄物,透過嘉大農業生物科技學系教授提供的菌種、技術及檢測,將農業廢棄物製作成飼料添加、有機肥配方調料等,提供循環再利用,減少農業操作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負擔,建立畜禽產業與農作產業間資源連結緊密性,有利於資源再運用並達到減碳排目的,創造更具韌性且永續的農業循環經濟。   計畫主持人嘉大農業生物科技學系王文德主任表示,臺灣每年因屠宰雞、鴨產生約50萬公噸的羽毛,種植香菇的廢菇包也高達20萬公噸,這些農業廢棄物無論是焚化或掩埋處理,都會增加成本並造成環境負荷,也無法達到廢棄物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效益。羽毛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也含有豐富的核酸、有機酸、微量元素(銅、鋅、錳)和多種維生素等成分,嘉大農業生物科技學系利用已篩選出的微生物,將羽毛分解產出的羽毛胜肽(氨基酸)運用於水/畜產飼料添加、與廢棄太空包資材作為有機肥配方調料以增進有機肥肥份、或作為有機培養土供作物栽植使用,建立了一套農業廢棄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模式。農生系以羽毛胜肽為基肥種植萵苣、紅奶油萵苣和奶油白菜,並與一般市售有機肥種植結果進行比較,在種植三週後,使用嘉大雞羽毛有機肥的萵苣、紅奶油萵苣和奶油白菜植株,其重量和大小皆約為使用市售有機肥植株的2倍,顯示使用嘉大雞羽毛有機肥確實可縮短葉菜類的收成時間與增加植株重量。另外,利用廢菇包發酵後產物取代市售泥炭土作為基質來種植鹿角萵苣和白菜,其植株收成與泥炭土相當,顯示廢菇包發酵後產物可以完全取代市售泥炭土,且較市售泥炭土更具植物生長所需的肥份,而廢菇包內所具有的稻穀和木屑發酵後亦具有改善農田土質的作用。以上實證結果顯示,農業廢棄物的有效再利用,確實可達成農業循環經濟的具體效益,且在產值上甚至更具優勢。   林翰謙校長表示,嘉大所建立的農業廢棄資源回收再利用模式,實際執行成效相當良好,此次所有蔬菜收成將捐贈予嘉義縣六腳鄉安仁育幼院,展現嘉大關懷弱勢的在地社會責任。嘉大後續將與農業部合作先行於雲嘉地區試辦,並逐步推廣至全臺各地區,以利於農業廢棄資源再運用並達到減碳排目的,充分展現農業循環經濟的韌性與永續性,同時降低使用化學藥物導致耕地惡化並對非農耕地及水源產生生態的威脅。